第三六一章 升赏_大明新命记
优书网 > 大明新命记 > 第三六一章 升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六一章 升赏

  杨朝进、方一藻两个人上次前来松山城的时候,大概是一个月前,到此时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再来松山城,却发现了许多明显的不同。

  松山城南门外三五里内好几处驻兵的墩、台,已经被拆得一干二净了,拆下来的石料也全被搜刮一空,那些原本驻兵的墩台处,现如今只剩下了一片白地。

  方一藻先前在宁远城里听说过有关的传言,当时他还以为,这又是祖大寿及其麾下各城守将,为了搞垮杨振而散布到后方去的谣言。

  然而,到此一看,才知道杨振驻扎的松山城,真的这么干了,而且干得这么彻底,不仅完全弃守了松山城周边的外围防线,而且还把当年耗费了多少人力财力物力才构筑起来的那些墩堡敌台全给拆了。

  这个情况,看得他心里莫名地感到不快。

  他是坐镇宁远的辽东巡抚,按理,松锦防线上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向他报备,经他允许才可以行动。

  杨振不向锦州城里的祖大寿报告也就罢了,可是不向他这个辽东巡抚报告,就擅自拆除松山城外围防御工事,却叫他极不舒服。

  而这一点,也正是他这一回初见杨振的时候,借故发作他一番的根本原因。

  却说杨振领了旨意,陪着杨朝进和方一藻等人绕过正在修筑的南门棱堡瓮城,沿着可以设计的旁门左道,进了松山城。

  一路上,杨振趁机向杨朝进和方一藻解释了增筑瓮城的决定,以及增修瓮城石料的来源。

  增修瓮城,当然是需要大量银子的,而这些问题,正该是方一藻这个辽东巡抚和杨朝进这个监军内臣解决的问题。

  杨朝进听了杨振的解决办法,当即连连称赞,对杨振拆东墙补西墙,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做法十分称赏。

  这样的事情,如果层层上报,请求辽东巡抚衙门给予财力方面的支持,或者请求朝廷给予财力方面的支持,那么到最后,一定是不了了之的下场。

  方一藻一路走,一路看,直到看了新修的瓮城,听了杨振的解释,注意到了瓮城石料的来源,方才恍然大悟,脸色也才好看了许多。

  毕竟,杨振若非自作主张,而是把问题报给了他这个巡抚,除了眼前这个方法之外,他也不可能有别的更好办法。

  到最后,辽东巡抚方一藻也只能是暗自叹着气,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眼前的现实。

  等到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下榻的真武庙,原本还想着借机提出此事再敲打敲打杨振的方一藻,彻底偃旗息鼓,对此事提也不提了。

  松山城东北角上的真武庙,是杨振预备给杨朝进的监军内臣驻地兼官署。

  杨振领着松山城的众将簇拥着杨朝进和方一藻到了这个地方之后,杨朝进又当众宣读了兵部对跟随杨振出击敌后的那些松山将领的奖掖。

  第一批,当然是那些跟随杨振一起渡海出击敌后的将领,包括吕品奇、李禄、张臣、张国淦、潘喜。

  其中松山参将吕品奇,出击敌后有功,由参将擢升为副将,仍领所部兵马驻防松山,由总兵官杨振节制。

  征东先遣营游击李禄,出击敌后有功,由游击擢升为征东先遣营参将,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

  征东先遣营守备张臣,出击敌后有功,连升两级,由守备擢升为征东先遣营游击,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

  张国淦和潘喜两个人,也从之前的千总官连升两级,一跃而成为了征东先遣营的都司。

  征东先遣营的营制编成,与其他募兵而成的经制营头全不一样,所以兵部也并没有在给这些人的奖掖文书和官凭之中,明确界定他们新的职分。

  凡是涉及到征东先遣营职司的,一概以“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这样的话而代之。

  仅凭这句话,不管崇祯皇帝或者兵部授予了这些人什么样的武职或者官衔,他们都仍然是杨振的部下。

  杨朝进宣读的第二批,则是留守松山城的征东先遣营将佐,包括了张得贵、潘文茂和王守堂三人。

  其中征东先遣营参将张得贵,以留守松山有功,由参将擢升为征东先遣营副将,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

  征东先遣营两个年纪比较大的千总官潘文茂、王守堂,同样以留守松山有功,由千总而连升两级,一跃成为征东先遣营里的新晋都司之一。

  对于他们三个人的拔擢,自然是杨振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有意安排。

  张得贵就不用说了,作为杨振曾经手下排位第一的将领,打仗的本事虽然一般,可是贵在忠心耿耿,同时任劳任怨,又很得军心。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杨振最早的那个广宁后屯卫圈子里的灵魂人物,是杨振在松山官军之中的基本盘。

  这样的人物,在整个征东先遣营里面,就像是一个压舱石,或者说是定海神针一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的功劳不在于跟着冲锋陷阵,不在于杀敌俘获如何,而在于帮着杨振打理营务,稳定后方。

  张得贵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他的职衔就不能长期低于夏成德、祖克勇、吕品奇等人。

  尤其当杨振的基本盘里,那些小字辈的人物,比如李禄,都已经做到了参将位置的时候,张得贵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职衔上就不好了。

  而且对于他现在担着的总兵府协理营务处的职司,也是不利的。

  杨振要提高协理营务处的地位,树立协理营务处的权威,首先就要从提高张得贵的地位着手。

  所以,不管是出于公,还是出于私,杨振都不能落下了张得贵这个自己麾下的老伙计。

  相应的是,等到这一次朝廷封赏的结果宣读出来,在座的众将并没有人对张得贵的晋升感到意外。

  不管是松山城原有的将领,比如夏成德、吕品奇,还是征东先遣营里的诸将,包括祖克勇、徐昌永、李禄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对潘文茂和王守堂的拔擢,当时引起了一些人的惊叹。

  松山官军里的众将,许多人知道杨振十分重视制铁所和弹药厂的作用,十分重视火器的改良和采用。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杨振会对先遣营辖下的匠人重视到了这个程度。

  这些人一没有跟着横渡汪洋,二没有在阵前放枪放炮,就是留在松山城里炼铁制药,也能与阵前立功一样获得晋升封赏。

  对此,杨振丝毫不做什么解释,他就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在松山官军之中,尤其在征东先遣营里面,树立起这样的导向,或者说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凡是能够改良火器的,与陷阵杀敌一样有功必赏。

  潘文茂与王守堂两个,由于职级较低,没能出现在迎接朝廷传旨钦差的场合,但是杨振相信,他们两个晋升的消息传开之后,弹药厂、制铁所必定士气高涨。

  第二批奖掖的兵部公文宣读完毕以后,很快杨朝进就宣读了第三批,其中就包括了人在现场已经有点望眼欲穿了的俞亮泰、仇震海两人。

  当然,整个第三批的名单里边,包括了三个人:

  辽海义勇俞亮泰于敌后起兵响应,且歼敌有功,今特准杨振所请,以其所部编入征东先遣营,任该员为所部船队都司;

  辽海义勇胡大宝于敌后起兵响应,且歼敌有功,今特准杨振所请,任为盖州湾守备,归总兵官杨振统率指挥。

  前东江旧部仇震海幡然悔悟、弃暗投明,且能率辽河口舟师来归,其一切过往,概不追究,今特准杨振所请,任为锦州湾海防游击,其部编入征东先遣营,归总兵官杨振统率指挥。

  俞亮泰、仇震海留到了最后才宣读,让两个人的心情先是沉到了最低处,然后突然之间又翻转了过来,直令在场的两个人不由自主地长出了一口气。

  尤其是仇震海,是以被俘投降的俘虏身份,跟着杨振回到松山城这边来的,虽然之前杨振已经向他保证过了,但是大明朝的事情,可不是一个松山城的团练总兵说了算的。

  万一他的那些前科,不被一贯清高自大的大明朝廷官员们接受,比如说不被兵部考功司或者武选司的官员们所接受,那么杨振说得再好,也是口惠而实不至。

  一旦如此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毕竟,他总不能一直以杨振的私人部属身份,在松山城长久立足下去吧。

  他是一个人,那也就罢了,杨振调离了松山,他跟着随行即可,问题是他从田庄台那里带出来老老少少上千口子人,这些人可不能一直作为黑户存在下去。

  是以,直[58小说]到杨朝进的口中念出了他的名字,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对他来说,是游击,还是参将,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根本的区别在于,现在朝廷承认了他们的存在,并且一切过往,概不追究。

  从此以后,他和他的家族,以及他从满鞑子那边带回来的老弟兄们,再次获得了大明朝官军的正式身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oushu9.cc。优书网手机版:https://m.youshu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