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东莱伯_锦衣长歌
优书网 > 锦衣长歌 > 第606章 东莱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06章 东莱伯

  洪武三十年,春。北伐监军常歌返回应天城,正好赶上了当日早朝。

  常歌在午门外侯朝时,发现一众文臣武将的目光都停留在他的脸上。徐辉祖走了过来:“义兄,你回来了。”

  常歌问:“我回来的仓促,还没洗脸就来午门侯朝了。是脸上有什么脏东西么?怎么都看着我?”

  徐辉祖神秘兮兮的说:“义兄还不知道?呵,今日你要有大喜了!”

  常歌一头雾水:“大喜,什么大喜?”

  长兴侯耿炳文亦走了过来:“常老弟,恭喜你了。”

  常歌问:“到底有什么喜讯?怎么都来给我道喜?”

  耿炳文笑道:“天机不可泄漏,一会儿上了朝,你自然知晓。”

  常歌还要追问,礼部的官员唱道:“时辰已到,百官入朝。”

  一众官员来到了乾清宫大殿内。

  不多时,洪武帝在朱允炆的搀扶下坐上龙椅。他对朱允炆说:“宣旨吧!”

  朱允炆展开一方黄绢布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左军都督佥事常歌,自韩宋龙凤十二年来,从龙随驾。为朕效力凡三十二年,助朝廷平定张士诚、招降方国珍、活捉陈友定,有大功劳于朝廷。为社稷安危,屡屡身陷险地。去年天兵北伐,以监军之职辅佐燕王,位列一等大功。实乃人臣楷模。特旨,封常歌为东莱伯,封地山东莱州,岁禄七百石。世袭罔替。钦此。”

  常歌目瞪口呆:此次北伐,那些真正立了战功的人,如张玉、朱能等没有得到实际的封赏。我这个没出什么大力的监军倒封了伯爵?

  朱允炆提醒常歌:“常歌,还不领旨谢恩?”

  常歌跪倒叩首:“臣常歌,叩谢圣上隆恩。”

  散朝之后,洪武帝留下了常歌单独说话。

  洪武帝道:“常歌,你这次随军北伐只是一个敲边鼓的。知道为何朕会封你伯爵嘛?”

  常歌如实回答:“臣不知。”

  洪武帝道:“是皇太孙建议朕这么做的。他说,常歌从龙随驾三十二年,既有

  功劳又有苦劳。可惜他以前立的那些功牵扯皇朝隐事,上不得台面。不如借他参与此次北伐大胜的机会,封他一个伯爵。也算对他有个交代。”

  洪武帝这是在给自己的大孙子送人情。他话锋一转:“朕四十御极,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还能有几年活头儿?待朕殡天,允炆即位,你要好好辅佐他。有些差事,齐泰、黄子澄、徐辉祖、李景隆他们办不了。需要你去办。”

  洪武帝像是在给常歌交代后事。

  常歌看着洪武帝衰老的样子,当年那个壮年天子,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常歌一阵心酸,他眼含热泪,叩首道:“圣上放心。臣会像忠于您一样忠于皇太孙。”

  洪武帝笑道:“你封了伯爵是大好事。哭什么?朕有时候想想也挺诧异的,你这个专办秘密差事的人,竟然三十多年没有倒。杨宪、毛骧、蒋瓛都成了刀下鬼。你却依旧立于朝堂。呵,说明你做人、做事的确有过人之处。”

  常歌道:“圣上谬赞了。”洪武帝叹了声:“朕老了,你也老了。朕还记得,三十多年前你在吴王府向朕禀报盗银案始末时,还是个二十岁的俊朗青年。现在也成了五十一岁的老朽了。物是人非啊。好了,你下去吧。”

  常歌拱手:“圣上,臣告退。”

  常歌回了府,一家人俱是欢喜。五岁的笑嫣已经成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娃娃。两岁的知理也学会了走路。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团圆饭。

  宋盼儿道:“大明有制,只以军功封爵。圣上这回竟让你这个专办秘密差事的家奴做了伯爵,真是稀奇。”

  常歌苦笑一声:“你以为这顶伯爵的帽子是那么好带的?我为圣上卖了三十二年的命。当了这个伯爵,不知道还要给他的长孙卖多少年的命。唉,我这辈子活得太憋屈了。三十多年来,我办的每一件事都是身不由己。”

  宋盼儿劝慰丈夫:“咱们好容易一家团聚。今日不说不高兴的事儿。来,别

  光说,动筷子。”

  笑嫣奶声奶气的说:“就是就是,哼,祖父不动筷子,笑嫣都不敢吃肉肉!”

  常歌连忙夹起一块牛肉喂给笑嫣:“乖孙女,吃。”

  吃完了团圆饭,常歌跟儿子世勋对坐喝茶。

  常歌问:“我出京这段时日,旗手卫情形如何?上面交代下来什么要紧的差事了么?”

  常世勋答道:“开春就要进行会试了。东宫那边下令旗手卫,要确保举子们在京城中的平安。我已放出话去,京城里的骗子手、地痞无赖,有胆敢坑蒙拐骗进京举子者,一律杀无赦!另外我在举子们居住的各家客栈都安排了耳目。举子们出了任何事,他们都会及时上禀。”

  常歌满意的点点头:“世勋,你做事越来越周全了。”

  常世勋又道:“爹,圣上年前还亲自给我下了一道旨意。”

  常歌问:“什么旨意?”

  常世勋答:“圣上让我撤去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府上的耳目。今后不再监视。”

  常歌微微点头:“看来圣上已经决定将这三人留给皇太孙,作为皇太孙登基后的武将班底。留给皇太孙的人,圣上自然是万般信任的,用不着再监视。”

  洪武三十年的会试如期举行。本科会试,主考官是八十五岁的老学究刘三吾。刘三吾是当世大儒。此人在前元时就担任过广西提学。大明开国后,洪武帝对他颇为重用。大明的科举制即是他负责修订的。《大诰》的序是由他所作。这些年他一直替洪武帝掌管翰林院,说他是士林领袖丝毫不为过。

  刘三吾为人,后来的《明史》对他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荡翁。

  这样一个人做会试主考,可谓是众望所归。

  副主考则是刘三吾的学生白信蹈。他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同时也是洪武帝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的老师。有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这位白学士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亦是才学过人,两袖清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oushu9.cc。优书网手机版:https://m.youshu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